CJJ/T 223一2014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
文章作者:rdywn 上傳更新:2017-01-30
UDC
JGJ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CJJ/T 223一2014
備案號 J 1896一2014
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
metering system operation
2014一09--01發布 2015一03一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t
metering system operation
CJJ/T 223一2014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施行日期:2 0 1 5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公告
第539號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發布行業標準《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的公告
現批準《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沙為行業標準,編號為CJJ/T 223一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實施
本規程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4年9月1日
前言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獷印發<2010年工程建沒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0)43號的要求,規程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
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 ,編制本規程。
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運行條件;4.運行核查;5.管理和維護。
本規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哈爾濱工業大學(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海河路202號哈工大二學區2644信箱,郵編:150090)。
本規程主編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本規程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哈爾濱市計量檢定測試院、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石家莊市自動化研究所、 黑龍江省計址檢定測試院、牡丹江熱電總公司、河北工業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北京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熱力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承德市熱力集團、北京晟龍世紀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浩德藍海城市節能服務有限公司
北京碩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建工申華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丹麥卡姆魯普公司北京代表處、浙江迪元儀表有限公司、蘭州市熱力總公司、北京金房暖通公司、新疆昌吉州供熱辦
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方修睦、姜永成、周志剛、黃維、朱繼光、于曉明、張全悅、滕紹祥、于黎明、齊承英、于濤、劉榮、高威、紀衛、董景俊、劉立濤、史登峰、劉克勤、張岫、高士彬、劉春生、丁琦、郭建忠
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許文發、田雨辰、董樂意、周清村、李德英、韓國棟、李先瑞、張立謙、郭華、鄒瑜、曾永春、董維敏
1總則
1. 0. 1為推進和規范集中供熱系統熱計量工作,保障供熱計量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集中供熱熱源、熱網、熱力站、樓棟及用戶的供熱計量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
1.0.3集中供熱計量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 術語
2. 0. 1供熱計量系統heat metering system
熱量計量裝置及其相應的調節控制裝置總稱。
2. 0. 2熱計量裝置heat measuring apparatus
熱量表及對熱量表的計量值進行分配的、用以計量用戶消耗熱量的儀表。
2. 0. 3熱量結算表heat trade settlement meters
經過計量認證的用于供熱方和用熱方進行熱量結算的儀表。
2. 0. 4戶用熱量分配裝置household heat allocation device
依據分配模型把熱量結算表測量的熱量,分配到各用戶的儀表或系統的總稱。
2. 0. 5檢定verification
由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法定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按照檢定規程,通過實驗確定熱計量裝置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技術操作。
2. 0. 6首次檢定the first compulsory verification
用于熱量結算并列人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安裝使用前對熱量結算表進行的檢定。
2. 0. 7運行核查operation checking
在實際運行條件下對熱計量裝置完好狀態進行的檢查核對。
2.0.8調節控制系統adjustment control system由調節控制軟件和調節控制裝置組成的,在供熱系統中具有調節控制功能的管理系統。
2. 0.9運行調節控制裝置operation adjustment control device安裝在供熱熱源、熱力站或建筑物人口處,可根據負荷變化自動調節控制供熱系統供熱量的裝置。
2.0.10 室溫調節控制裝置 room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device
安裝在室內供暖系統上,可根據采暖用戶的室溫要求,調節散熱設備流經熱媒流量及其散熱量的安裝。
2.0.11 C值 C-value
電子式熱分配表溫度傳感器的溫度和散熱器熱媒平均溫度間的耦合程度的數值。
2.0.12 采暖度日數 (HDD18) heating degree days based on 18 ℃
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低于18℃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18℃的差值乘以1d,所得出的乘積的累加值,其單位為℃.d。
3運行條件
3. 1一般規定
3.1.1實施熱計量的集中供熱系統應實現供熱量可調節、用戶用熱量可計量、用戶室內溫度可控制。
3.1.2供熱計量系統應由專業人員負責運行管理。
3. 1. 3運行管理人員應依據熱量結算表的計量結果,分析實施熱計量的供熱系統、建筑物及用戶用熱量數據的變化規律,對出現異常計量數據的熱計量裝置,應進行運行核查。
3. 1. 4實現數據遠傳的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應建立供熱計量管理平臺,平臺功能應能滿足供熱計量系統管理需要。
3. 1. 5投人運行的熱計量系統應具備齊全的技術資料,熱計量裝置及配套設施應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
3. 2熱量結算表運行條件
3. 2. 1熱量結算點處應設置熱量結算表。集中供熱系統中的熱量結算表準確度等級不應低于2級,居民用戶的熱量結算表準確度等級不應低于3級。
3. 2. 2集中供熱系統設置的熱量結算表應經過首次檢定合格后·方可安裝使用。
3. 2. 3熱量結算表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檢定周期報送當地的計量檢定機構進行檢定,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3. 2. 4熱量結算表應具備首次檢定合格證和產品合格證,并應經首次運行核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在檢定周期內,熱量結算表應定期進行運行核查,運行核查不合格的應及時分析原因,并應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熱量結算表運行核查記錄可按本規程附錄A的規定執行。
3. 2. 5熱量結算表的運行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熱量結算表的安裝位置和連接方式應方便觀察及維護;
2流量傳感器的流向標志應與水流方向一致,流量傳感器的前后直管段長度應滿足儀表要求;熱量結算表的溫度傳感器應根據標簽顏色正確安裝;
3熱量結算表可拆卸部件應有封印保護,且封印應齊全;
4在規定的工作壓力下,熱量結算表不應有損壞和滲漏現象;
5由市電供電的熱量結算表應配置不間斷電源;
6機械振動和電磁干擾應在熱量結算表所允許的范圍內;
7熱量結算表使用環境的溫度、濕度應滿足熱量結算表要求;熱量結算表的防護等級應與所處的環境相適應;
8熱量結算表內部時鐘應校準一致;
9熱量結算表應正常運行,運行數據應能正常切換;顯示數據應便于觀察,顯示內容應與產品說明書一致。
3. 2. 6熱量結算表宜具有數據遠傳功能,終端顯示數據應與現場數據一致。
3. 3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運行條件
3. 3.1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應具備產品合格證,并應經首次運行核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應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運行核查,運行核查不合格的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進行維修或更換。
3. 3. 2戶用熱量表的工作條件應按本規程第3.2.5條的規定執行。
3.3.3其他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工作條件應符合下列規寧.
1安裝應正確,工作環境應符合儀表運行環境要要求;
2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在規定的工作壓力下不應有損壞和滲漏現象;
3可拆卸部件應有封印保護,且封印應齊全;
4應對熱量分配系統進行調試,日數據顯示應正常;
5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安裝位置的電磁干擾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3. 3. 4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應能實時進行熱節分攤,熱量分攤數據應便于用戶查詢。
3. 3. 5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宜具有數據遠傳功能,終端顯示數據應與現場數據一致。不帶數據遠傳功能的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應具有歷史數據存儲功能。
3. 4調節控制系統運行條件
3. 4. 1熱源、熱力站、用戶的運行調節控制系統應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并應對發現的故障及時處理。
3.4.2調節控制裝置應具備產品合格證。
3.4.3調節控制系統運行前,應經過熱源及熱力站的運行調節控制裝置的單機試運行調試和聯合試運行調試,并應有相關記錄。
3. 4. 4監測與控制系統的性能應滿足運行調節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力平衡裝置及各類調節控制閥門安裝位置、方向應正確,并應采取防堵塞措施;閥門動作應靈活,并應便于操作、調試;
2供熱系統應達到水力平衡;
3熱源及熱力站應能根據負荷變化按需調整供熱量并可實行質量流量綜合調節;
4新建建筑宜實現分室溫度控制;散熱器控制裝置應安裝正確、操作方便,溫度控制器不得被遮擋,且控制精度應滿足要求。
4運行核查
4. 1熱量結算表
4.1.1熱量結算表的運行核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1熱量結算表的工作條件;
2熱量結算表的技術性能;
3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數據的一致性。
4. 1. 2工作條件核查應根據熱量結算表的技術文件要求進行,萬應按本規程表A. 0.1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組成部分安裝應正確,不應有損壞和泄漏現象;
2各項封印應齊全;
3顯示應無故障符號出現;
4工作環境應滿足產品說明書的環境要求。
4. 1. 3技術性能核查可采用總量核查法或分量核查法。
4. 1. 4當采用總量核查法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核查應在采暖系統實際運行時進行,核查時間不應少于2h;
2核查標準表應經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定,目測從準確度等級應高于被核查熱量結算表的準確度等級;
3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熱量結算表應安裝在同一管線上,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熱量結算表之間的直管段應滿足儀表說明書的要求;
4核查期間,核查標準表和被核查熱量結算表的熱址累積值應大于各自熱量累積值顯示分辨力的100倍;
5被核查熱量表的誤差EQ超出所設定的最大允許誤差Emax時,應進行離線檢定或校準;
6檢定或校準誤差不符合要求的熱量結算表,應進行維修或更換;
7應按本規程表A.0.2-1l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1.5當采用分量核查法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核查應在采暖系統實際運行時進行,流量運行連續核查時間不應少于30min:
2核查標準表應經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定且測量準確度等級應高于被核查熱量結算表的準確度等級;
3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熱量結算表應安裝在同一管線上,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熱量結算表之問的直管段應滿足儀表說明書的要求;
4核查期間,核查標準表和被核查熱量結算表的流量累積值應大于各自流量累積值顯示分辨力的100倍;
5被核查熱量結算表的配對溫度傳感器應插人同一個便攜式恒溫槽中,恒溫槽溫度波動不應超過±0.2℃溫度場均勻性不應大于0. 05℃;核查溫度應分別為30℃±1 0℃和90℃±1 ℃ .
6水溫穩定后開始讀數,應先讀取供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后讀取回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核查不應少于2個讀數循環.且供回水平均溫度差不應超過士0. 2 ℃ ;
7被核查熱影吉算表的流量誤差且,大于所設定的最大允許誤差Emax或供回水平均溫度差超過士0. 2℃時,應進行離線檢定或校準;
8檢定或校準誤差不符合要求的熱量結算表,應進行維修或更換;
9應按本規程表A. 0. 2-2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1.6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數據的一致性核查應每年進行1次,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終端顯示數據的連續讀取時間不應小于5h;
2同一時間點,終端顯示數據應與現場數據一致;
3應按本規程表A. 0. 3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戶用熱f分配裝置
4. 2. 1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運行核查應包括下列內容:
1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一作條件;
2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性能;
3帶遠傳功能的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數據的一致性。
4.2.2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運行核查應在實際運行條件下進行,核查的用戶數量不應少于熱量結算點內用戶總數的10%當不合格的用戶數量大于核查總數的20%時,應對熱量結算點內所有用戶進行核查。
4. 2. 3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運行核查周期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工作條件核查應在分配裝置首次運行前進行。
2技術性能核查應分為約束條件核查和測量誤差核查,技術性能核查內容及周期應按照表4. 2. 3的規定執行。
3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數據一致性的核查應每年進行1次。
4.2.4 工作條件核查應根據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文件要求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各組成部分安裝應正確,且應無損壞、無泄漏;
2各項封印應齊全;
3熱量分攤周期不宜大于24h,數據顯示應無故障,熱量分攤數據應便于用戶查詢;
4工作環境應符合熱量分配裝置所要求的環境條件;
5應按本規程附錄B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5技術性能核查應根據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文件要求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采暖季進行,且每次核查時間不應少于1d。
2應滿足所依據的熱量分配模型要求的約束條件。
3測量誤差不應大于該分配裝置的允許測量誤差。
4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不應超過±2%。當誤差超過±2%時,應對熱量結算表和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進行運行核查。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5應按本規程附錄C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6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數據一致性的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1.6條的規定執行。
I戶用熱量表
4.2.7戶用熱量表的技術性能核查應采用分量核查法,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運行核查標準表應經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定,且測量準確度等級應高于被核查表的測量準確度等級;
2現場運行核查方法應按本規程附錄D的規定執行;
3 被核查熱量表的流量誤差大于所設定的最大允許誤差,或被核查熱量表的供回水平均溫度差大于0.2 時,應進行離線檢定或校準;
4 檢定或校準誤差不符合要求的戶用熱量表,應進行維修或更換;
5應按本規程表A. 0. 2-2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II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
4. 2. 8 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的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建筑物內除廚房、衛生間以外的所有房間內均應設置溫度傳感器;
2 同一建筑物內,溫度傳感器設置位置應一致;
3所核查用戶每個房間的溫度傳感器設置位置及數量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整改;
4應按本規程表B. 0. 1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9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應保持建筑物特性不變,并應進行建筑物長期特性運行核查和室溫陡降運行核查。
4.2.10 建筑物長期特性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核查宜在夜晚進行;
2應采用紅外熱像儀對建筑物進行掃描,拍下出現條形高溫區的窗戶部位的熱像圖;拍攝次數應大于2次,每次間隔時間應大于1h;
3對多次拍攝的熱像圖中窗戶部位都有條形高溫區的用戶,應采取措施使其正常開啟窗戶;
4應按本規程表E. 0. 1-1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11室溫陡降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運行核查用戶中任選一戶作為室溫陡降核查用戶。
2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應同時記錄分配裝置所測量用戶的室溫和每戶分配的熱量,總檢測時間不得少于2h。
3將測量用戶的所有窗戶均打開10 cm,并應同時記錄分配裝置所測量用戶的室溫和每戶分配的熱量,總檢測時間不得少于2h。
4將測量用戶的所有窗戶關上,并應同時記錄分配裝置所測量用戶的室溫和每戶分配的熱量,總檢測時間不得少于2h。
5每次測量間隔時間應小于15min。
6有效測量時間應大于90min。
7用戶開關窗戶期間的熱量變化率不應超過±2%。當熱量變化率超過±2%時,應進行離線校準。開關窗戶期間的熱量變化率應按下式計算:
8應按本規程表E. 0. 1-2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12室溫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標準溫度計應采用二等標準鉑電阻溫度計。
2標準溫度計應與被核查的溫度傳感器放置于同一高度,并應處于同一室溫環境中。
3室溫穩定后開始讀數,并應先讀取標準溫度計的數值,然后讀取被核查溫度傳感器的數值。運行核查不得少于2個讀數循環,讀數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0min。
4被核查溫度傳感器室溫誤差不應超過±0. 8℃。當誤差超過±0. 8℃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或更換。室溫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III散熱器熱分配裝里(表)
4.2.13雙溫度、三溫度傳感器散熱器熱分配表的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同一棟建筑物內所使用的散熱器的形式應相同;
2同一棟建筑物內散熱器的安裝使用條件應相近;
3分配人安裝位置應正確,且應與散熱器接觸良好;
4 分配表的C值應與散熱器的形式相一致;
5所核查用戶的每組散熱器的形式、安裝使用條件、安裝位置及分配表與散熱器的接觸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整改;
6所核查的散熱器熱分配表熱量分配軟件中,設定的散熱器熱分配表C與散熱器的形式不一致時應重新設定;
7應按本規程表B.0.2-1 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14 集中式散熱器分配裝置的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同一棟建筑物內,散熱器的特性系數應與散熱器的形式一致;
2同一棟建筑物內,室溫傳感器安裝的位置應統一;
3計量每戶供給熱量的熱分配裝置,同一棟建筑物內散熱器的安裝使用條件應相近,用戶熱量分配誤差應滿足要求;
4所核查用戶的每組散熱器的安裝使用條件、室溫傳感器安裝位置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整改;
5所核查的散熱器熱分配裝置分配軟件中,設定的散熱器特性系數與所核查用戶的散熱器的形式不一致時應重新設定;
6應按本規程表B.0.2-2 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15 散熱器熱分配表的技術性能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2雙溫度傳感器的散熱器熱分配表應核查室溫;
2三溫度傳感器的散熱器熱分配表應核查室溫和散熱器平均溫差;
3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應核查室溫、散熱器平均溫差和熱量分配誤差。
4. 2. 16室溫運行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12條的規定執行。
4.2.17散熱器平均溫差運行核查,可采用冷態核查法或熱態核查法。
4.2.18采用冷態核查法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供暖系統應在冷態下運行。
2散熱器平均溫差運行核查不得少于2個讀數循環,每個讀數循環間隔時間不得少于5min。
3三溫度傳感器散熱器熱分配表的散熱器平均溫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檢測散熱器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
2)從第一組散熱器開始逐組讀取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每個溫度應連續讀2個數,讀數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 min。
3)散熱器平均溫差不應超過±0. 2 ℃,當平均溫差超過±0. 2℃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或更換。平均溫差應按下式計算:
4)應按本規程表E. 0. 3-1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生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的散熱器平均溫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檢測用戶系統的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
2)應先讀取供水溫度,后讀取回水溫度,每個溫度應分別連續讀取3個數,讀數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min。
3)散熱器平均溫差不應超過±0. 2 ℃。當平均溫差超過±0. 2℃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或更換。平均溫度應按下式計算:
4)應按本規程表E. 0. 3-3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19采用熱態核查法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標準溫度計應采用二等標準鉑電阻溫度計。
2設置了溫度傳感器安裝孔的供暖系統,標準溫度計應直接安裝在安裝孔內;未設置安裝孔的供暖系統,標準溫度計應直接安裝在管道表面,且標準溫度計的傳感器與管道表面接觸應緊
密,并應與管道一起保溫,保溫層厚度不應小于50mm。
3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讀取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溫穩定后開始讀數,應先讀取標準溫度計的數值,然后讀取被核查溫度傳感器的數值;每個溫度應連續讀2個數,讀數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min;
2)應先核查供水溫度,再核查回水溫度;運行核查不得
少于2個讀數循環,每個讀數循環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0min。
4散熱器平均溫差不應超過±0. 5 ℃。當平均溫差超過±0. 5℃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或更換。標準溫度計與被核查散熱器平均溫差按下式計算:
算的散熱器平均溫度(℃)。
5應按本規程表E. 0. 3-2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20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的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計量每戶供給熱量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應進行用戶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
2非計量每戶供給熱量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應進行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
4. 2. 21用戶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核查時間不應少于1d.
2用戶熱量分配誤差不應超過±10%。當誤差超過±10%時,應進行離線校準。用戶熱量分配誤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3應按本規程表E. 0. 4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22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戶間熱量分配誤差核查時,核查時間應與分配周期相
2戶間熱量分配誤差不應超過±10%。當誤差超過±10%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戶間熱量分配誤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3應按本規程表E. 0. 6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IV通斷時間面積法分配裝置
4. 2. 23通斷時間面積法分配裝置的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同一棟樓內,室溫控制器安裝位置應統一;
2戶內散熱末端不應設置分室或分區控溫裝置;
3所核查用戶室溫控制器安裝位置、末端控溫裝置的設置情況不滿足要求時應進行整改;
4應按本規程表B.0.3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24通斷時間面積法分配裝置應進行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和室溫運行核查。
4. 2. 25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供暖系統應達到水力平衡,用戶室溫差不應大于1. 5℃
2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應在供暖系統穩定后進行,核查時間不得少于5d。
3核查時應將熱量結算點內所有用戶的室內溫度設定為同一個最大值,并應保持分配系統的通斷閥開啟時間比為1.
4當熱量結算點內有10%以上的用戶室溫差大于1. 5℃或有1戶以上用戶室溫差大于2℃時,應對該熱量結算點范圍內用戶進行水力平衡調節。用戶室溫差應按下式計算:
5應按本規程表E. 0. 5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26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戶間熱量分配誤差核查,應在供暖系統穩定后進行,核查時間不得少于5d;
2核查時每戶應設定相同的室溫,核查時間應與分配周期相對應;
3戶間熱量分配誤差不應超過±6%。當戶間熱量分配誤差超過±6%時,應進行離線校準或采取措施保證分配誤差滿足要求。戶間熱量分配誤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4應按本規程表E. 0. 6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27室溫運行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12條的規定執行。
V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
4. 2. 28工作條件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4條的規定執行。
4. 2. 29測量流量的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的技術性能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7條的規定執行。
4. 2. 30固定用戶流量分配比例的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應進行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流量分配比例系數運行核查、用戶流量變化率運行核查和供水與回水溫差誤差運行核查。
4. 2. 31固定用戶流量的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應進行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用戶流量變化率運行核查和供水與回水溫差誤差運行核查。
4. 2. 32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運行核查時間不應少于5d;
2設有室溫調節閥門的系統進行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時,室溫調節閥門應設定為全開狀態,用于平衡調節的閥門的開啟狀態不應改變;
3水力平衡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25條第1款、第2款、第4款~第6款的規定執行。
4. 2. 33流量分配比例系數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流量核查標準表應采用精確度等級為1級,且具有2路流量測量通道的超聲波流量表。核查標準表應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檢定合格·
2流量核查標準表應分別安裝在被核查熱量分配裝置所在的供暖管道的上游及下游處,且上下游的直管段應滿足測量要求。流量核查標準表的安裝應符合本規程附錄F的規定。
3應分別測量進人各用戶的流量及熱量結算表流量。
4應檢查用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用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應按下式計算:
當供暖立管單側連接用戶時,軟件設定的用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應與被核查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一致;當供暖立管兩側連接多個用戶時,軟件設定的多個用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應與被核查的多個用戶流量分配比例系數一致。
5所核查用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系數與熱量分配軟件設定不一致時應重新設定。
6應按本規程表E.0.7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34用戶流量變化率運行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任選一個中間用戶作為核查用戶,應關閉與被核查用戶相鄰用戶的閥門,測量被核查用戶閥門關閉前后的流量。
2用戶的流量變化率不應超過±8%。當流量變化率超過±8%時,應對供暖系統進行整改,整改復檢仍不合格應更換新表。用戶流量應按本規程第4.2.33條第1款、第2款規定的方
法測量,閥門關閉前后用戶流量變化率應按下式計算:
3應按本規程表E.0.8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 2. 35供水與回水溫差誤差運行核查應符合卜列規定:
1被核查的供水與回水溫度傳感器應插人同便攜式恒溫槽中,恒溫槽溫度波動不應超過±0. 2 ℃,恒溫槽擰制溫度應分別為30℃±1℃和50℃±1℃
2水溫穩定后開始讀數,應先讀取供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然后讀取回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運行核查不得少于2個讀數循環。
3供水與回水溫度差不應超過±0. 5℃。當溫度差超過±0. 5℃時,應進行離線檢定或校準。供水與回水溫差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4應按本規程表E. 0. 9的格式填寫核查記錄。
4.2.36戶間熱量分配誤差的運行核查應按本規程第4. 2. 22條的規定執行。
4. 3調節控制系統
4. 3. 1 調節控制系統的運行核查應包括工作條件核查和技術性能核查。
4.3.2調節控制系統的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工作條件核查應在調節控制系統首次運行前進行,投入運行后應對供熱系統的水力平衡進行工作條件核查;
2工作條件應根據技術文件要求進行核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調節控制裝置安裝應正確,閥門動作應靈活,不應有損壞和泄漏現象;
2)散熱器控制裝置的溫度控制器應無遮擋;
3)調節控制系統的單機試運行調試和聯合試運行調試記錄應齊全,性能應達到設計要求;
4)供熱系統應達到水力平衡。
4. 3. 3調節控制系統的技術性能核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熱源及熱力站調節控制系統技術性能核查應在調節控制系統首次運行時進行,投人運行后應在每年的供熱初期進行;
2熱源的調節控制系統應全部核查;
3運行核查的熱力站數量不應少于熱力站總數的20%,所核查的熱力站內的調節控制裝置應全部核查;
4用戶調節控制裝置的運行核查應在用戶調節控制裝置首次運行時進行,投人運行后應每5年核查一次;核查數量不應少于用戶調節控制裝置的總數的1%;
5調節控制系統技術性能應根據技術文件要求進行核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熱源及熱力站調節控制系統應能根據負荷變化正確調整供熱量,并可實現質量流量調節:
2)用戶室溫控制精度不應大于室溫控制裝置的允許控制誤差。
5管理和維護
5.1一般規定
5.1.1供熱計量系統應建立管理制度、運行核查制度、維護度和檔案管理制度。
5.1. 2供熱計量系統及數據宜利用供熱計量管理平臺進行竹理
5.1.3供熱計量系統應由專職人員進行維護。
5. 2檔案管理
5. 2. 1供熱計量系統應具有完備的設備檔案和技術文件檔案。
5.2.2供熱計量系統設備檔案和技術資料應項目齊全、數據可靠,并應由專人保管。
5. 2. 3供熱計量系統應統一建檔管理,設備檔案應包括下列內容:
1設備名稱、型號規格、準確度等級、測量范圍、數量 ,生產廠家、管理編號、安裝使用地點、狀態(指合格、準用、用等)、服務聯系電話等內容;
2供熱計量裝置產品說明書;
3供熱計量裝置安裝位置圖;
4熱量結算表產品合格證、首檢合格證、檢定周期及有效的檢定合格證、運行核查記錄;
5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合格證書及運行核查記錄
6用戶室溫調節控制裝置的產品說明書、合格證書;
7熱源及熱力站的運行調節控制裝置的產品說明書、合格證書;
8運行調節控制裝置安裝位置圖;
9水力平衡裝置的產品說明書、合格證書;
10水力平衡裝置安裝位置圖;
11熱計量系統通信協議,儀表維保協議;
12熱源及熱力站的運行調節控制系統單機試運行及調試記錄和聯合試運行及調試記錄;
13其他技術文件。
5. 2. 4供熱計量系統的數據記錄應包括下列內容:
1熱量結算表初始數據及每月或侮個采暖J如的運行數據;
2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初始數據及每月或協個采暖期的運行數據;
3運行調節控制裝置及用戶室溫調節控制裝置日常維護及維修記錄;
4供熱計量系統日常維護及維修記錄。
5. 3數據采集及管理
5. 3. 1供熱計量裝置宜實現遠程抄表。
5. 3. 2供熱計量原始記錄保存時間應大于5年二供熱計量裝置的檢定證書、運行核查報告應保存至熱計量表更換后石年超過保存期的記錄應進行審核,經批準后方可銷毀處理。
5. 3. 3供熱計量數據的采集及管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供熱開始時、供熱結束后以及每月底應記錄供熱計量儀表的數據。
2抄表中發現的熱計量裝置故障、抄表差錯等問題應及時處理。
3當供熱計量裝置出現故障時,供熱計量數據估算應符合供熱計量數據估算宜按下式計算:
當供熱計量裝置在短期內修復或者更換時,QR應取熱計幼裝置重新修好后至少10d內由熱計量裝置計量的熱量,DD18R應取在供應QR的參考期內的度日數。
當供熱計量裝置無法修復或不能更換時,QR應取上一供熱年度熱計量裝置顯示的熱量,DD18R應取上一供熱年度的采暖度日數;缺少上一供熱年度的采暖度日數時,DD18R應按本規程附錄G中的HDD18R計取;無上一供熱年度熱計量數據時,應按照全樓平均數據計算。
2)度日數應按下式計算:
4集中抄表系統傳輸數據不得更改,并應由專人對記錄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供熱計量數據應存儲于有冗余能力的存儲系統中,并應由專人對備份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供熱計一量數據應配置定期自動備份系統,備份周期不應大于一個采暖季。
5采用手抄器抄取數據時,抄取人員應及時將抄取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中,抄取人應對記錄內容真實性負責。
6人工抄取供熱計量數據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記錄人員應按指定份數和格式用碳素筆或簽字筆填寫,字體應規范、清晰,記錄應真實、可靠,不得隨意涂改,數據修改應加蓋記錄人修改印章;
2)記錄單上宜有用戶的簽字。當無用戶簽字時,記錄人應對計量儀表的數據進行現場拍照,照片上應標有拍照時間,并宜規定具體時間讓用戶查詢記錄數據,補簽記錄;
7供熱計量記錄應妥善保管,不得遺失和損壞。
5.3.4數據管理部門應提供數據查詢服務,并宜建立網上查詢系統。
5. 4供熱計量管理人員
5. 4. 1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人員應進行崗位技能和安全培訓,并應經考核合格后方可獨立上崗。
5.4.2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的人員的職業技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掌握供熱計量裝置的性能、工作原理、結構及使用要求等技能;
2應執行有關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的各項制度,正確使用供熱計量設備;
3應做好供熱計量系統的日常維護、保養和運行記錄,保證供熱計量設備完好;
4應監督管理供熱計量檢測數據,確保供熱計量數據真實、準確;
5不得擅自更改供熱計量裝置和隨意拆卸、組裝供熱計量系統。
5. 5運行維護
5. 5.1供熱企業應保障供熱設備完好、系統調節控制功能有效;應根據用戶的用熱需求,合理組織供熱系統運行。
5. 5. 2供熱企業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配備對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進行運行核查的設備;
2應制定熱毓結算表的檢定計劃,按期送檢;
3應制定運行核杏計劃,井按核查計劃對熱計量裝置進行運行核查:
4應定期分析、比較供熱計量數據,保證供熱計量系統的正常、穩定運行和計城數據的準確、可靠;
5應經常檢查供熱計量裝置電池的工作狀態,并及時更換電池;
6應定期檢查水力平衡閥、壓差控制閥、室內溫控裝置的工作狀態,確保正常工作.并應及時修復或更換出現故障的閥門或溫控裝置:
7應定期清洗樓棟熱力入口處和每戶熱力人口處的過濾器。
5. 5. 3用戶對計量結果產生質疑時,應由供熱企業和用戶共同到現場檢查計量裝置、分析原因。
5. 5. 4供熱計量裝置發生故障或計童不準確時,供熱企業應及時通知用戶,并商定處理措施。修復或者更換供熱計量裝置期間應保障用戶采暖。
5. 5. 5用熱單位或個人應保護供熱計量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裝、拆除、遷移供熱計量裝置。確需改動的,應經負責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管理的部門同意。
附錄A熱量結算表運行核查記錄
A. 0. 1熱量結算表的工作條件核查應按表A. 0. 1的格式記錄。
A. 0. 2熱量結算表的技術性能總量核查應按表A.0.2-1格式記錄。熱量結算表的技術性能分量核查應按表A.0.2-2格式記錄。
A. 0. 3熱量結算表終端顯示與現場顯示的一致性運行核查應按表A. 0. 3的格式記錄。
附錄B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工作
條件核查記錄
B. 0. 1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工作條件核查應按表B.0.1的格式記錄。
B.0.2散熱器熱分配表工作條件核查應按表B.0.2-1記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工作條件核查應按表B. 0. 2-2的格式記錄。
B. 0. 3通斷時間面積法分配裝置工作條件核查應按表B.0.3的格式記錄。
B. 0. 4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工作條件核查應符合表B.0.4的格式記錄。
附錄C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性能核查記錄
附錄D戶用熱量表現場運行核查方法
D. 0.1流量核查標準表應具有2路流量測量通道,流量傳感器的設置位置如圖D. 0. 1。流量核查標準表上游的直管段應大于管道直徑的10倍,流量核查標準表下游的直管段應大于管道直徑的5倍。
D.0.2流量運行核查時間不得少于30min,被核查用戶的流量應等于設置在上下游測點處的流量核查標準表檢測的流量差。
D.0.3被核查的熱量表的配對溫度傳感器應插人同一便攜式恒溫槽中,恒溫槽溫度波動度不應超過±0. 2℃ ,核查溫度分別取為30℃±1℃和50℃±1℃。
D.0.4水溫穩定后開始讀數.并應先讀取供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然后讀取回水溫度傳感器測量值.運行核查不得少于2個讀數循環。
D. 0. 5供暖立管兩側連接多個用戶時應分別檢測,并應先對其中一個被檢用戶進行檢測.然后再分別對其余用戶進行檢測。
D.0.6檢測時,將兩個測點間除被檢用戶外的其他用戶入口閥門關閉,分別記錄流過測點C1測點C2處流量核查標準表的流量和流過被檢熱量表的流量。
D.0.7流量核查應連續核查30min.被核查用戶的流量等于設置在測點2處的流量核查標準儀表檢測的流量減去設置在測點處的流量核查標準儀表檢測的流量。
附錄E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運行核查記錄
E. 0.1 i建筑物長期特性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1-1的格式記錄室溫陡降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1-2的格式記錄。
E.0.2分配裝置室溫運行核查應按表E.0.2的格式記錄。
E.0.3散熱器熱分配表的散熱器平均溫度運行冷態核查法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3-1的格式記錄。散熱器平均溫度熱態核查法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3-2的格式記錄。散熱器平均溫度冷態核查法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3-3的格式記錄。
E. 0. 4用戶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按表E.0.4的格式記錄
E.0.5 水力平衡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5的格式記錄。
E. 0. 6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6的格式記錄。
E.0.7流最分配比例系數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7的格式記錄。
E.0.8 流量變化率運行核查應按表E.0.8的格式記錄
E.0.9供水與回水平均溫度差運行核查應按表E. 0. 9的格式記錄。
附錄F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的技術性能核查方法
F. 0.1流最核查標準表應采用具有2路流量測量通道,流量傳感器的設置位置見圖F.0.1流量核查標準表上游的直管段應大于管道直徑的10倍,流量核查標準表下游的直管段應大于管道直徑的5倍。
F. 0. 2流量運行核查應連續核查30min,被核查用戶的流量等于設置在測點2處的流量核查標準儀表檢測的流量減去設置在測點1處的流量核查標準儀表檢測的流量。供暖立管單側連接用戶時,該流量為被檢用戶流量。供暖立管兩側連接多個用戶時,該流量為多個用戶的流量和。
附錄G嚴寒和寒冷地隊城市i采暖度日數
本規程用詞說明
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4)表示有選擇“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
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規定”或“應按……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
CJJ/T 223一2014
條文說明
制訂說明
《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技術規程》cjj/t233--2014、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年9月1日以第539號公告批準、發布。本規程編制過程中.編制組對供熱計量系統運行進行了大量
調查研究.總結了我國供熱計獄系統運行的實踐經驗,同時參考了國外先進技術法規、技術標準.通過試驗取得廠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的重要技術參數。
為便于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規程時能正確理解和執行條文規定,《供熱計址系統運行技術規程》編制組按章、節、條順序編制了本規程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定的目的、依據以及執行中需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規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規程規定的參考。
1 總則
1.0 1. 1.0.2 供熱計量是以集中供熱或區域供熱為前提,以適應用戶熱舒適的合理需求、增強用戶節能意識、保障供熱和用熱雙方利益為目的,通過一定的供熱調控技術、計量手段和收費政策,實現用熱量的計量和收費。
供熱計量涉及熱源處熱計量、熱力站處熱計量、樓棟熱計量及用戶熱計量。熱計量收費工作,涉及上述各部分熱計量儀表的運行、維護管理、熱計量數據的維護及管理、熱費的授權及計量數據失真的處理等諸多方面。為了加強供熱產品商品化過程中的計量管理,保證供熱計量設施安全可靠運行,制定本規程。
1.0.3 本規程對集中供熱的熱計量系統的運行管理作出了規定,但由于熱計量涉及的專業較多,相關專業均制定有相應的標準。在進行集中供熱的熱計量系統的運行管理時,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規定。
3運行條件
3. 1一般規定
3.1.1我國北方地區為維持室溫所需要的熱量,大多來自于熱電廠或鍋爐房。這些熱量無論是由企業自己生產,還是向熱源廠購置,均涉及熱量的計量及供熱量的調節問題。生產或購置供熱量的多少,與供熱企業所服務的建筑物內用戶的熱舒適需求有關。為滿足用戶熱舒適的合理需求,減少熱量浪費,就需要用戶室內供暖系統具備室溫調節控制功能、熱源能夠根據熱量需求進行調節;供熱企業生產或購置的供熱量以及熱網供給建筑物的熱量需要通過熱計量裝置進行計量,用戶消耗的熱量需要通過熱量分配裝置,將建筑物熱量結算表測量的熱量合理地分配到各用戶。我國傳統的供熱系統,熱源不能實現按需供熱,用戶系統不能實現按需調節,供熱量計量裝置缺乏,導致能源浪費嚴重。實施熱計量的集中供熱系統的目標是:供熱量可調節、用熱量可計量、用戶室內溫度可控制。通過對熱的“量”的度量和對熱的
“質”的控制,使我國的供熱系統能夠實現科學供熱,用戶能夠實現合理用熱。
3.1.2我國城鎮居住建筑供熱計量裝置數量巨大,且技術性強、復雜程度較高,故需要由專業人員來管理。根據國外供熱計量的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供熱計量裝置的管理如果由專業人員負責,有利于提高供熱計量裝置的維護管理水平,保障供熱計量裝置的性能良好、數據可靠。
3. 1. 3熱量表分為兩類,一類用作貿易結算,另一類用于用戶的熱量分配。用作貿易結算的熱量表,稱為熱量結算表。用于用戶熱量分配的儀表,稱為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可以是戶用熱量表,也可以是其他熱量分配裝置。為了與熱量結算表區分,規程中將用于分配的熱量表稱為戶川熱甘表無論是熱量結算表還是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均應保持完好.工作正常。在供熱計量裝置定期運行核查期間,負責供熱計址系統運行維護管理的部門,應注意監視結算表以及各個用戶的熱計量運行數據。戶用熱量分配表裝置種類雖然很多,但都是依據供熱的基本方程對貿易結算點計量的熱量進行熱量分配的。每一個供熱區域、每一棟建筑物或每一個用戶,用熱都是有規律的,如同類建筑物的用戶耗熱量指標相近,同一用戶熱曲線連續且有規律等。通過對建筑物及用戶計量數據的分析,可對供熱計量系統的工作狀態進行粗略的判斷,及時發現供熱計星系統的問題,對出現異常的供熱計量系統及時進行運行核查。
3. 1. 5目前國家現行與熱計量裝置及配套設施有關的標準包括:《熱能表檢定規程》JJG/225,《熱量表》GJ 128 ,《電子式熱分配表》CJ/T 260,《蒸發式熱分配表》CJ/T 271、《流量溫度法熱分配裝置技術條件》JG/T 332,《溫度法熱計量分攤裝置》JG/T 362,《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址裝置技術條件》JG/T 379,《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26 ,《民川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 ,《城鎮供熱管網設計規范》CJJ 34,《城鎮供熱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程》GJJ 88,《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盤驗收規范》GB 50411。
3. 2熱量結算表運行條件
3. 2. 1, 3. 2. 2 2014年3月1 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應當配備或者使用與其經營項目相適應的計盤器具,并以計璧器具的量值作為結算依據。凡直接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應當由經營者依法申請計量檢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對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資源保護、法定評價、公正計量方面并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實施計最檢定竹理的計葉器具,實施計量檢定。國家對進口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實施計量檢定管理的計量器具,實施銷售前計量檢定制度第四十八條規定:使用本法第四十七條第款規定的計量器目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城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申請計量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計量檢定、計量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計量檢定周期的計量器具。不得使用,進口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計量器具,銷售前應當由外商或者其代理商向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申請計量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計量檢定或者計量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不得銷售。第四十九條規定:屬于本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計量器具,修理后應當由使用者按照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申請修理后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修理后檢定或者修理后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不得使用第一百零六條規定:違反
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幾款規定.使用或者銷售未申請計量檢定、計量檢定不合格或者超過計量檢定周期的計量器具的單位或者個人,責令其修正,可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量結算表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因此本條規定.安裝的供熱計量結算儀表,必須經質量技術監部門首次檢定合格后,方可安裝使用。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供熱計量器具的精度等級直接影響貿易結算結。目前我國熱量表精度等級分為3級,見表1.設置在熱源處的熱量結算表、設置在熱力站處的熱量結算表、設置在建筑物熱力入口處的熱量表的其準確度直接影響到眾多用戶的熱費多少,為了保證熱量結算表準確度,本規程規定熱量結算表的準確度等級不低于2級,一對于流量大于100m3/h的用戶,宜采用1級熱量表.面對于流量較小的居民用戶熱量結算表,由于準確度等級導致的熱量差別有限,因此本規程規定準確度等級不得低于3級。
3. 2. 3 1987年國務院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計量標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主持考核該項計量標準的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申請周期檢定。第二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或者超過檢定周期以及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管理辦法》(國發[1987」 31號)第六條規定:“強制檢定的周期,由執行強制檢定的計量檢定機構根據計量檢定規程確定。”
供熱計量裝置的檢定應由法制計量檢定機構或法定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來完成,供熱計量運行管理機構應定期將需要檢定的供熱計量裝置送到上述部門進行檢定。由供熱計量運行管理單位、安裝、驗收、維護、校準、運行核查及供熱計量裝置的送檢,有利于保證供熱計量置的完好和 計量結果的準確可靠。
3. 2. 4經過首次檢定合格的結算熱量表安裝使用后,為避兔由于現場安裝使用條件限制導致的測量誤差,熱量表投入運行時,應進行首次運行核查;投人運行后,其計量誤差通常隨時間而增加,為了保持測量的準確度,必須進行周期檢定或校準。校準是實現量值統一和準確可靠的重要途徑,是企業的溯源行為。核查不判斷分配表的準確度合格與否,但可確定分配表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為保持結算表實際安裝應用條件下檢測結果的可信度,在兩次檢定或核查之間需要進行計量儀表的運行核查,以及時剔除有問題的熱量結算表,保證熱計量裝置的完好,防止影響熱計量結果。
3. 2. 5熱量表完好,是實施熱計量的基礎;為保證熱量表的計量結果可信,熱量表的工作條件應能保證熱量表的正常工作,熱量表的技術性能應滿足熱計量的要求。
2014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不得擅自改動、拆裝計量器具,不得破壞鉛(簽)封,不得弄虛作假。
為防止熱量表投運后被拆卸、更換,要求在熱量表正式投人使用前,對所有可能影響計量的可拆卸部件進行封印保護。熱量表需要進行封印的部位一般包括與管道連接的溫度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積算儀的接線端口、電源模塊及外部連接、某些整定按鈕或觸點以及熱量表的面板等。
核查合格的熱量表能否在有效使用周期內正常工作,熱量表的使用環境極其重要。現行行業標準《熱量表》曰128規定熱量表使用的環境條件及防護等級為:A類,環境溫度5℃一55℃,相對濕度小于93%,防護等級IP52 ; B類,環境溫度一25℃ --55℃,相對濕度小于93%,防護等級IP54; C類,環境溫度5℃-55℃,相對濕度小于93%,防護等級IP65。目前熱量結算表安裝使用環境一般較差,尤其是在夏季,設置熱量表的室內相對濕度較高,容易導致熱量表出現故障。為防止熱量表安裝使用后,由于使用環境超出熱量表要求的環境條件而導致的故障,需要檢查所安裝使用的熱量表要求的環境條件是否與實際使用環境相一致,檢查熱量表的防護等級是否能在該環境條件下安全工作。
3.2.6帶遠傳功能的熱量表的終端顯示數據是進行用戶熱費計算的依據,現場采集顯示的據是熱費計算的基礎,為消除熱費結算表安裝使用環境一般較差,尤其是在夏季,設置熱量表的室內相對濕度較高,容易導致熱量表出現故障。為防止熱量表安裝使用后,由于使用環境超出熱量表要求的環境條件而導致的故障,需要檢查所安裝使用的熱量表要求的環境條件是否與實際使甩環境相一致,檢查熱量表的防護等級是否能在該環境條件下安全工作。
3.2.6帶遠傳功能的熱量表的終端顯示數據是進行用戶熱費計算的依據,現場采集顯示的數據是熱費計算的基礎,為消除熱費計算時可能出現的矛盾.規定或者的數據必須一致。計算時間可能出現的矛盾 .規定兩者的數據必須一致。
3. 3戶用熱量分配裝里運行條件
3. 3. 1--3. 3. 5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種類雖然很多,但都是依據供熱的基本方程對結算點計量的熱量進行熱量分配。大量的熱量分配儀表是非強制檢定的分配熱量的器具,為確保其準確可靠,為使其測量結果具有溯源性,需要通過核查進行管理。
盡管用戶分配用的熱量表的性能在出廠時已經檢定合格,但是為避免由于現場安裝使用條件的限制導致的測量誤差,在熱量表投人運行時,需要進行首次運行核查。
除了戶用熱量表以外的其他熱量分配裝置,是由傳感器、數據采集控制器、通信線路及通信模塊、計算機和熱量分配軟件等組成。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將分配儀表的數據采集系統與建筑物或供暖系統構成了一個熱量分配系統,安裝調試是熱量分配系統需要在現場完成的一道工序,只有正確安裝熱量分配裝置的各組件,對供暖系統及數據采集系統進行反復調試,才能為熱量分配系統正常工作提供基礎條件。因此熱量分配系統正式運行前,必須進行首次運行核查,以核查所構建的熱量分配系統,數據是否正常,各項技術指標是否達到,是否具備計量條件。只有首次運行核查合格的熱量分配裝置,才可進行供熱計量。
為防止熱量分配系統投運后被拆卸、更換,要求在熱量分配系統正式投人使用前,要對所有可能影響計量的可拆卸部件進行如保護。為便于用戶隨時掌握所用熱量,減少供熱計量糾紛,要求戶用熱量分配裝置能實時進行熱量分攤,熱量分攤數據應便手用戶查詢。為防止帶遠傳功能的熱量分配裝置的終端顯示整據與現場采集顯示的數據不一致,消除熱費計算時可能出現的矛盾,規定兩者的數據必須一致。
3. 4調節控制系統運行條件
3. 4.1實施供熱計量收費以后,用戶根據需求,可自主調節室溫。為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熱力站及熱源要隨時對供熱量進行調節。運行調節控制裝置及室溫調節控制裝置的完好程度,直接影響供暖效果和能耗的高低。通過定期及不定期的檢查,及時發現和更換出現故障的設備,可保證運行調節控制裝置及室溫調節控制裝置的完好。
3. 4. 3集中供熱系統的調節控制涉及熱源及熱力站的調節控制、用戶的調節控制。熱源及熱力站調節控制的要求是能夠根據用戶系統的負荷變化,調整供熱量,以滿足用戶的熱舒適需求。對監控系統的基本要求是:監測與控制系統的性能應能滿足運行調節的需要,而正確安裝調節控制裝置是達到該要求的基本條件。熱源及熱力站的運行調節控制裝置要進行單機試運行及調試和聯合試運行及調試,這是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411中的要求。“聯合試運行及調試”是指在供熱系統的熱源、管網及室內采暖系統帶負荷試運轉情況下進行的調試。單機試運行及調試記錄和聯合試運行及調試記錄是供熱企業
進行運行調節決策的依據,因此要求要有此記錄。
3. 4. 4供熱系統實現水力平衡是供熱系統調節控制的基礎。熱源內部應實現各臺鍋爐或換熱設備之間的水力平衡;一級網應實現各熱力站之間的水力平衡;二級網應實現各棟建筑物之間的水力平衡;建筑物內應實現各用戶之間的水力平衡。只有正確安裝各類水力平衡裝置及各類閥門,才能為系統的水力平衡調節提供條件。
實施供熱計量后,對用戶采暖系統的控制要求是:室內供暖系統可根據用戶的用熱需求自主調節室溫。因此要求室內系統設置的調節閥門的溫度控制器不得被遮擋,外置式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溫度傳感器,需安裝在空氣流通的空間;內置式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的傳感器,需水平安裝且不被散熱器或其他障礙物遮擋。
4運行核查
4.1熱量結算表
4.1.1, 4.1.2熱量表進行運行核查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運行的熱量表處于完好狀態,計量的數據可靠。熱量結算表的運行核查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要核查安裝的熱量結算表的工作條件是否滿足,這是保證熱量結算表正常工作的基礎。如果熱量表各個組成部分安裝正確、無損壞、無泄漏、各項封印齊全、無故障符號顯示,熱量表要求的工作環境得到滿足,可以認為熱量表工作條件合格。第二是要核查熱量結算表的技術性能是否達到或發生變化,這是保證熱量結算表的測量數據準確的基本條件。如果熱量表技術性能達到要求,則認為熱量表的技術狀態良好。第三是帶遠傳功能的熱量結算表終端數據顯示是否與現場顯示一致。如果熱量表現場顯示的數據與接收終端顯示數據一致,則終端的數據可以用于收費。
4. 1. 3熱量結算表技術性能的運行核查,可通過對熱量表顯示的熱量值直接進行核查,也可以對組成熱量表的各個分量(流量傳感器的參數、溫度傳感器的參數和積算儀的參數)分別進行核查。對熱量值直接進行核查的方法稱為總量核查法,對組成熱量表的各個分量進行核查的方法稱為分量核查法。
4. 1. 4為了安裝方便,運行核查可以采用便攜式超聲波供熱計量表作為運行核查標準表。在同一條件下,分別計算運行核查標準表和被核查表的誤差限。考慮到核查標準表的安裝使用條件往往比被核查表差,誤差擾動分量較多,使用過程中可導致的誤差會增大。基于此,規定核查用標準表其準確度指標不應低于被核查表的準確度指標。
被核查的熱量表的最大允許誤差可根據經驗確足。經驗不足時,可參考現行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熱能人檢定規程》JJG 225中的“使用中熱量表的最大允許誤差為(基本)誤差限的2倍”的規定.并遵循不確定度合成的方和根原則,將熱量表誤差限的3倍作為熱量運行核查允許誤差限Emzx。,這樣,經檢定合格、并符合安裝運行條件的熱量表,其運行核查結果分布廠此區間的概率可得到有效的保證。
被核查的熱量表的誤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被核查表準確度等級為l級時,被核查熱量表的誤差限⊿可按下式計算:
當被核查表準確度等級為2級時,被核查熱量表的誤差限⊿可按下式計算:
公式(4)及公式(5)取自行業標準《熱量表》CJ 128--2007
運行核查時,設置在線檢測溫度傳感器安裝孔的系統,核查標準表的溫度傳感器可安裝在安裝孔內;未設置在線檢測溫度傳感器安裝孔的系統,核查標準表的溫度傳感器可安裝在管道表面,且應與管道表面接觸緊密,與管道一起保溫,保溫層厚度不得小于50mm;盡管此時標準表測量的不是管道的實際水溫,但由于熱量計算應用的是溫差,用此方法測得的溫差的誤差并不大,水的密度誤差也不大。
《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01一2011中將顯示裝置分辨力定義為:能有效辨別的顯示值間的最小差值。熱量表累積值的分辨力有限,而通過采取延長核查時間的方法來減小由于分辨力造成讀數的誤差,會導致運行核查效率過低。為提高運行核查效率,將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表的熱量累積值分別大于熱量表熱量累積值分辨力的100倍,作為運行核查持續時間的條件。基于誤差理論,可將熱量表讀數誤差分量控制在1%范圍內,其核查結果的不確定度滿足運行中2倍誤差限的最低要求。現行行業標準《熱量表》CJ 128規定,熱量表的顯示分辨力為1kWh或1MJ,如果取熱量表熱量累積值顯示分辨力的100倍,則運行核查結束時熱量表顯示值應為100kwh或100 MJ。如果以一棟位于哈爾濱的5000m2的節能50%的建筑為例,設運行核查在采暖初期進行,此時室外溫度為+50C,則該建筑物供熱量為51. 07kWh/h.
這表明,在采暖初期,運行核查約需2h。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下,大約1h即可完成運行核查。為符合相關計量檢定規程要求,熱量表的設計制造均對檢定條件下的分辨力有所規定,為了實現高效率檢定,熱量表設計有通過按鍵進人高分辨力顯示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可在顯示分辨力基礎上提高到千分位。在運行核查操作中,考慮到供熱量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核查時間要求,可取其最適合的方式操作。
4. 1. 5開展運行核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其各個分量在溯源間隔熟的技術狀態。因熱量表已經過首檢,根據熱量表的配對溫度傳感器結構原理,其溫差性能決定于兩個傳感器和計算器,經檢定校準合格的配對溫度傳感器及計算器,若出現異常現象.均表現在某個傳感器失準或計算器失常。本規程采用的等溫法進行運行核查,不需要標準溫度計,對設備要求簡單,檢查方便。對,300只經檢定的新造及使用中的DN100 DN50 DN20三種規格熱量表用等溫法進行核查的結果見表2及表3.
實驗結果表明,采用精密恒溫槽與便攜式恒溫槽的核查結果的分布情況具有較好的相似性,等溫法核查方式,可以復現實驗室檢定結果,此核查方法是有效的。
國家現行計量檢定規程《熱能表檢定規程》JJG 225中對溫度傳感器的溫差測量有詳細的計量要求,溫差測量誤差是不可忽視的環節。實際運行中,計算器與配對溫度傳感器共同考核會更使旅,通過讀取計算器顯示的溫度及溫差,評價其測量狀態是否符合要求。計算器的流量信號是脈沖輸人方式,在具有足夠的流通時間條件下,其帶來的誤差分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計,那么,作為溫度輸人的模擬測址信號,其誤差分量為計算器誤差的主要來源。設供水回水溫度為95/70℃,經計算,其溫差測量的最大允許誤差約為±0.40℃;設供水回水溫度為95/92℃,此時為熱量表允許的最小溫差條件,其溫差測量的最大允許誤差約為±0. 15℃。設供回水溫度相等,溫差為零時,接近制造廠按溫度曲線特性進行配對篩選的工況條件,配對溫度傳感器配對溫差約為±0. 1℃。由計算器內測溫傳感器輸人端電路結構特點決定了在等溫輸人狀態下,溫差測量誤差分量極小,幾乎可以忽略。考慮到有些熱量表制造廠在制造環節中,對配對傳感器超差的熱量表將流量傳感器誤差按照特定方向修正,以保證總量檢定合格的情況,將現場運行核查的誤差限定位在?=±0. 20℃,雖然比照實驗室分量法檢定稍粗大,但在實際操作中,對發生的異常溫差測量情況亦能夠發現,效果顯著。考慮到熱量結算表運行溫度范圍轉簾,因此本規程將運行核查溫度分別定為30℃和90℃ 。為了安裝方便,運行核查可以采用經過標定的便攜式超聲流量表的作為核查標準表,在同一條件下,分別計算運行核查標準表和被核查表的流量誤差限。標準表的安裝使用條件往往比被核查表差,使用過程中可導致誤差,基于此,規定核查用標準表其準確度指標不應低于被核查表的準確度指標。核查的熱量表的最大允許誤差可根據經驗確定。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可參考國家現行計量檢定規程《熱能表檢定規程》JJG 225中的“各分量的誤差限不大于最大允許相對誤差的2倍”的規定確定,將運行核查標準表的流量誤差限的3倍作為流量允許誤差限Emax
被核查熱量表的流量誤差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被核查表準確度等級為1級時,被核查熱量表的流量誤差限△G、可按下式計算:
當被核查表準確度等級為2級時,被核查熱量表的流量誤差限△G可按下式計算:
公式(9)及公式(10)取自現行行業標準《熱量表》CJ 128。
熱量表累積值顯示的流量分辨力有限,而通過采取延長核查時間的方法來減小由于分辨力造成讀數的誤差,會導致運行核查效率過低。現行行業標準《熱量表》CJ 128規定,熱量表的累積流量顯示分辨力為0.01m3/h,為提高運行核查效率,將核查標準表與被核查表的流量累積值分別大于各自流量累積值顯示分辨力的100倍,作為運行核查持續時間的條件,基于誤差理論,可將熱最表讀數誤差分量控制在1%范圍內,其核查結果的不確定度滿足運行中2倍誤差限的最低要求。如果以一棟位于哈爾濱備嚷神耐節能50%的建筑為例,設運行核查在采暖初期進行,外握度為+5℃;熱網采用分階段改變流量質調節該建為設計流量的60%,即5. 95m3 /h。這表明,運行核查大約需要20min即可,為安全起見,本規程取核查時間為30min。
4.2 戶用熱量分配裝置
4.2.1-4.2.6 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進行運行核查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運行的熱量分配裝置處于工作狀態,計量的數據準確可靠。因此需要核查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工作條件、技術性能及遠傳的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顯示數據的一致性。
安裝的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運行條件滿足了本規程第3.3節要求的條件時,戶用熱量分配裝置可以正常工作。如果戶用熱量分配裝置2組成部分安裝正確、無損壞、無泄漏、各項封印齊全、無故障符合顯示,戶用熱量分配裝置要求的工作環境得到滿足,可以認為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工作狀態合格;如果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分配誤差滿足計術要求,所依據的熱量分配模型所要求的約束條件得以保證,個測量的測量誤差在規定的范圍內,則認為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狀態合格;如果戶用熱分配裝置現場顯示的數據與接收終極端顯示的數據一致,則終端的數據可以用于收費。
除戶用熱量表外的熱量分配裝置是依據熱量結算表計量的數據和數據采集系統采集的數據進行分配的,分配儀表的數據采集系統與建筑物或供暖系統構成一個熱量分配系統。對熱量分配系統的干擾來自兩方面:一個是現場對數據采集系統的噪聲干擾。一個是供暖系統或建筑物的使用狀況對分配原理的干擾。
對數據采集系統的噪聲干擾,主要來自采集系統的外部(如電磁干擾、機械干擾、熱干擾等),也可能來自數據采集系統的內部(如測量電路中的寄生電容、寄生電感、測量電路元器件的
內部(如測量電路中的寄生電容、寄生電感、測量電路元器件的隨機噪聲等)。數據采集系統的噪聲干擾同熱量表一樣,可以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將其消除或減小。數據采集系統的性能可以同熱量表一樣,通過檢測臺來檢測數據采集系統的穩定性及對噪聲干擾的消除程度。按照戶用熱址分配裝置的技術文件進行安裝,滿足熱量分配裝置要求的使用條件,可減小對數據采集系統干擾。
熱量分配系統與熱壇表不同,整個系統的性能無法像熱量表那樣在檢測臺上進行核查,只有實際使用條件滿足戶用熱分配裝置所依據的熱量分配模型所要求的約束條件時,才可消除建筑楊或采暖系統對分配原理的干擾。對分配原理的干擾不消除,將導致分配原理的錯誤,進而出現分配結果錯誤。對分配原理的干擾的消除程度,一般要在由采暖系統與數據采集系統組成的綜合系統上才能驗證。安裝調試是熱量分配系統需要在現場完成的一道工序,因此熱量分配系統運行前,要進行首次運行核查,首次運行核查合格后才可實施計量。
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投人運行后,不需要再核查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一工作條件,而需要對技術性能和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顯示數據一致性進行運行核查。本規程第5. 1. 3條規定,要設置專人負責供熱計量系統的維護管理,遠程抄表數據校核周期一般不應超過一個采暖期,為此規定終端顯示數據與現場顯示數據一致性核查每年應進行一次。
以總量進行分配的供熱討一量儀表,其分配誤差主要來自于分配原理誤差及參數測量誤差。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的技術性能的運行核查,主要核查的是熱量分配模型所要求的約束條件,分配裝置各測量值的測量誤差及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約束條件核查與分配方法有關,表4. 2. 3根據不同的分配方法所要求的約束條件特點,規定了核查周期;根據各種分配方法測量參數的特點,規定了側量誤差核查周期。根據戶用熱量表的使用特點和維護管理的實際情況,本規程將其核查周期定為5年。其他分配方法測量誤差核查的是溫度測量誤差,而溫度測量系統穩定性較高,因此將核查周期定為8年。
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核查是為了核查熱量結算表測量結果與熱量分配裝置分配的每戶熱量之和的一致性。戶用熱量分配裝置是依據熱量結算表計量的總熱量和相關的測量參數來進行熱量分配的,理論上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應為零。考慮到運行核查時間結算表的計量單位較大,因此根據分配裝置的特點,給出了熱量分配允許誤差。現行行業標準《 流量溫度法熱分配裝置技術條件》JG/T 332規定.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應小于1%本規程取為±2%
經常進行建筑物熱量分配誤差核查,有利于發現熱量分配系統的故障,具有遠傳功能的分配裝置進行該項核查比較方便,因此將核查周期定為2個月;不具有遠傳功能的分配裝置,在每個采暖季結束后進行的熱費計算,需要核對貿易結算點的總熱費與各戶總熱費的一致性,因此將核查周期定為12個月,即每個采暖季需要核對一次。
4. 2. 7戶用熱量表作為結算表時,應按照本規程第4.1節規定進行運行核查。戶用熱從表作為分配知I寸.按照本條進行運行核查。
由于戶用熱量表的連接管直徑較小,如果將標準表串接在系統中,不但前后直管段很難保證,且工作量大。為減少運行核查的工作量,采用在被核查熱從人所在供暖立管的上游及下游分
別安裝流量標準表的方法進行核查。流量核查標準表應具有2路流量測量通道。流量傳感器的設置位置見圖D.0.1 。一路流量測量通道上的2個流量傳感器設置在供暖立管下游的C1 點,另一路流量測量通道上的2個流量傳感器設置在供暖立管上游的C2 點。這樣流量標準表上下游的直管段可滿足使用要求。當供暖立管上連接多個用戶時,需要針對核查任務,按下列原則處理:
(1)多個用戶中,僅有一個用戶為被檢用戶時,應將非被檢用戶熱力入口閥門關閉,對不關閉的用戶進行核查。
(2)多個用戶中,有一個以上用戶為被檢用戶時,應先確定核查順序,按照核查順序進行核查。將本次非核查序號的用戶熱力人口閥門關閉,對本次核查的用戶進行核查。為了安裝方便,運行核查可以采用經過標定的只有2路流量通道的超聲波流量表為核查標準表。考慮到標準表的安裝使用條件往往比被核查表差,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誤差,因此規定被核查的熱量表的流量誤差不允許超出所設定的最大允許誤差。最大允許誤差可根據經驗確定。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可參照本規程第4. 1. 5條的條文說明確定。當被核查表的流量表準確度等級為3級時,流量誤差限可按下式計算:
考慮到室內供暖系統水溫較低,為減少檢定時間,本條允許恒溫槽控制溫度與設定溫度有差別;為減少恒溫槽加熱時間,將運行核查溫度分別取為30℃±1℃和50℃±1℃。
4. 2. 8--4. 2. 12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是依據在一定的室外溫度下,建筑物為維持一定的室內溫度而需消耗熱量的特性來分配熱量的裝置。分配裝置所依據的熱量分配模型是在建筑物內各房間的供暖熱指標為常數的前提下,通過測量建筑物總供熱量、每戶的室內平均溫度來對熱量結算表計量的總熱量進行熱量分配。因此溫度面積法的運行核查,需要核驗室溫傳感器設置數量、設置位置及各房間的建筑熱特性變化情況。
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計量能實現:同一棟建筑物內相同面積的用戶,在相同的時間內,室溫相同,繳納的熱費相同。用戶的平均溫度是該分配裝置進行熱量分配的依據。用戶的平均溫度,是由戶內各個房間的溫度組成的。現行行業標準《溫度法熱計量分攤裝置》JG/T 362規定:室溫測量誤差不應大于0. 5℃ ;室溫傳感器應設置在每戶除廚房、衛生間、儲藏室外的每一個房間內;同一棟建筑里相同戶型不同住戶的室溫傳感器的設置位置應
相近,且不應受家具遮擋和熱源干擾而影響溫度采集。只有溫度傳感器的設置滿足現行行業標準《溫度法熱計量分攤裝置》中的規定,才能保證熱量分配結果的正確。為防止實中傳感器的安裝數量不夠,本規程規定了要核對傳感及安裝位里;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條件,取運行核查限健的3. 5倍,即運行核查室溫誤差取為±0. 5×1.5≈±0.8℃。
建筑物熱特性與建筑構造及建筑物使用方法有關,用戶如在使用過程中開窗戶要導致建筑物的熱特性變化。現行行業標準《溫度法熱計量分攤裝置》JG/T 362中規定: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應具有室溫陡降識別和處理的功能,在用戶室溫陡降期間所計算的熱量與用戶室溫陡降前所計算的熱量相對變化量不應超過±1 %。本規程考慮到現場檢測的實際情況,取運行核查誤差為標準規定限值的2倍.即規定用戶開關窗戶期間的熱量變化小應超
過±2%。室溫陡降核查可以防止用戶開關窗戶導致的建筑物熱特性的變化.不會由于用戶開關窗戶而少計量熱最。但是對于長期將窗戶開一個小縫而不關閉的個別現象,室溫陡降核查是核查不出來的。此時需要通過加強運行管理來解決。供熱計量運行管理單位可配備一個經濟型的紅外熱像儀(價格在 1.0萬元以內),不定期地對用戶的開窗戶狀況進行監督管理。
溫度面積法分配裝置進行室溫陡降運行核查時,有效測量時間按照下述方法確定:
(1)開窗戶前有效測量時間的開始時刻應取用戶分配裝置顯示的熱量最后一位數開始變化的時刻,有效測量時間的結束時刻應取90min后用戶分配裝置顯示的熱量最后一位數開始變化的時刻:
(2)開窗戶后有效測量時間的開始時刻應取開窗戶后用戶分配裝置顯示的熱量最后一位數開始變化的時刻,有效測獻時問的結束時刻應取為90min后用戶分配裝置顯示的熱量最后位數
開始變化的時刻。
4. 2. 13--4. 2. 22基于散熱器散熱特性而進行熱敬分配的儀表有兩大類。一類是單組散熱器的散熱器熱分配表(也稱為散熱器熱分配表),一類是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單組散熱器的散熱器熱分配表,主要為蒸發式熱分配表與電子式熱分配表兩種從本類型.電子式熱分配表可分為單傳感器電子式熱分配表、雙傳感得電子式熱分配表和三傳感器電子式熱分配表。
散熱器熱分配表是利用散熱器熱分配表所測量的每組散熱器的散熱量比例關系,來對建筑的總供熱量進行分配。采用蒸發式熱分配表與電子式熱分配表進行熱量分配時,需要保證在同一棟建筑物內,不同用戶散熱器的特性系數相同(即散熱器形式相同),散熱器組裝片數修正系數、散熱器連接形式修正系數、散熱器安裝形式修正系數、散熱器連接管道修正系數和使用條件相同。因此采用散熱器熱分配表進行熱量分配時,需要核查同一棟樓內散熱器的形式是否相同、散熱器的安裝使用條件是否相近。尚需要核驗熱分配表安裝位置是否正確,熱分配表與散熱器接觸是否良好,熱分配表的C值與散熱器的形式是否一致。雙傳感器電子式熱分配表和三傳感器電子式熱分配表,測量的是散熱器的平均溫度和室內溫度,因此需要對這兩個溫度的測量誤差進行運行核查。散熱器平均溫度運行核查,可采用冷態核查法或熱態核查法。在冷態時,各組散熱器的平均溫度應相同,考慮到現場測試條件限制,將各組散熱器之間平均溫度差限值取為士0. 2 ℃ ,現有的測量技術是可以做到的。在熱態核查時,是將標準溫度計檢測的散熱器平均溫度與被測熱分配表顯示的散熱器平均溫度進行比較,考慮到未設置安裝孔的供暖系統,標準溫度計直接安裝在管道表面上時,存在測量誤差,因此將散熱器平均溫度差的限值取為士0. 5℃。
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是將每戶水平式系統上連接的散熱器看成是一組當量散熱器,通過測量水平式系統的進出水溫度及室內溫度來將熱量結算表計量的總熱量分配到用戶的熱分配裝里。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檢測的參數,計量每戶的供給熱量;一種是根據檢測的參數,熱量計量每戶的消耗熱量。計量每戶供給熱量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需要核查用戶熱盤分配誤差。計量每戶消耗熱量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不需要查用戶熱量分配誤差。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熱量分與安裝條件使用有關,要求室溫傳感器安裝位置應相對統所采用的散熱器的特性系數應與散熱器的形式相一致。計量每戶供給熱量的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的熱量分配結果尚與使用條件有關,因此本規程要求同·棟建筑物內。散熱器的安裝使用條件應相近。用戶熱量分配誤差應滿足要求。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在冷態下,顯示的每戶間的散熱器平均溫度應一致,考慮到現場測試條件限制,將各戶散熱器之間平均溫度差限值取為±0. 2℃。
集中式散熱器熱分配裝置有兩種形式,一種不計量每戶供給熱量(消耗熱量 ) .另種測址的是散熱器散向室內的熱量(供給熱量)。散熱器散向室內的熱量,除與被核查房間的散熱器有多少組.散熱器平均溫度和室溫有關外。尚與散熱器組裝片數散熱器連接形式、散熱器安裝形式、散熱器連接管道方式和使用條件有關。這些安裝使用條件可使散熱器的散熱量誤差達到17.5%,其中散熱器安裝形式一項可使該誤差達到16.7% 。本程取其60%作為誤差限.即應為10% 。這表明,采用熱態檢驗法時,熱量分配誤片超過±10%,需要進行離線校準。
4.2.23--4.2.27 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裝置是根據閥門累積開啟時間比與建筑面積乘積,將熱量結算表計量的總熱量分配到用戶的供熱計量裝置。行業產品標準 《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裝置技術條件》 JG/T 379--2010 的規定,“用戶散熱末端不應設置分室或分區控溫裝置”,“熱用戶室內供暖設備選型應與設計匹配;熱用戶不得私自改變室內散熱設備的容量及類型。每個供暖季供暖系統運行前均應進行水力平衡調試,并滿足設計要求。
本規程規定了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裝置水力平衡調試的條件,推薦采用“用戶室溫差”運行核查系統水力平衡狀態。目前我國尚沒有對室內系統平衡問題的判據的規定,參照現行行業標準 《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 JGJ/T 132 中對室外管網平衡的規定:“采暖系統仿真分析結果表明,用戶相對流量從0.78變化到1.23時,引起的室溫變化為—0.79℃--——0.54℃,取上述數值的1.5倍,則引起的室溫變化為——1.2℃--0.8℃,本規程取為1. 5℃。平衡是通斷時間面積法系統工作的基本條件,因此對于室溫差別較大的系統·需要多次調整.直到滿足平衡要求,計量數據才可信。考慮到系統水力平衡難度較大,且有戶間熱分配誤
差核查約束,因此規定熱量結算點內有10%以上的用戶室溫差大于1. 5℃或有1戶以上用戶室溫差大于2℃時,需要對熱量結算點范圍內用戶進行水力平衡。通斷時間面積法分配模型成立的條件是相同面積的用戶,在相同的室溫下,同一分配周期內,分配的熱量相同。因此需要對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進行核查。理論上戶間熱分配誤差應為零,考慮到實際運行條件下,室溫控制器控制精度如果為0. 5℃ ,在室外溫度5℃--—30℃范圍內,用戶的熱量誤差為1%--3.8%,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條件,取運行核查誤差為上述誤差值的1. 5倍,即戶間熱量分配誤差限值_ (1%--3.8%) X1.5=1.5%一5.8%,取為±6%。現行行業標準《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裝置技術條件》JG/T 379第4. 2. 2. 1條規定,分配周期不宜大于24h;第5. 4. 2條規定采集計算器的計算功能,應能根據自動采集數據及設定的分配周期即時進行熱分配計算。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裝置是固定周期的熱分配算法,分配計算結果在用戶端(本地)進行顯示和儲存,同時遠程數據傳輸也是獲得的每個分配周期結束后的數值。因此,每次熱量分配誤差運行核查時,開始核查的時間應與分配周期相對應,以避免數據誤差。
4. 2. 28--4. 2. 36流量溫度法分配表是根據流經用戶的流量及溫差進行熱量分配的儀表。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為設置流量傳感器,通過測量流經用戶水的流量及供回水溫差,進行熱量分配;第二種為采用便攜式超聲波流量計測量流經用戶的流量后,計算出該用戶的流量與結算點的總流量的比例,將用戶流量占總流量比例取為定值,通過測量流經用戶水的供回水溫差,進行熱量分配;第三種在每戶采暖系統中設置流量控制器,保持每流量不變,通過測量流經用戶水的供回水溫差,進行熱量分配。
第一種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實質是分別測量流量和溫差,熱量進行集中計算的用戶熱量表,因此需要按照本規程第4.2.7條的規定對流量及溫差進行運行核查。
第二種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依據的分配模型成立的前提是流量分配比例系數為常數,定流量運行的帶跨管的采暖系統調節平衡后,可以將流量分配系數取為常數;然后實施供熱計量系統,由于用戶停止供暖或用戶系統維修等,將導致計量系統中每戶的流量分配比例發生變化,由此帶來用戶計量的熱量發生變化。因此該分配裝置要求系統水力平衡,用戶流量分配比例不變,用戶流量變化率在允許范圍內。本規程要求對分配裝置的熱量分配軟件設定的用戶流址分配比例系數進行檢查,要求被核查的用戶流量分配比例系數與熱量分配系統設定數據一致。現行行業標準《流量溫度法熱分配裝置技術條件 JG/T 332規定.流量誤差不大于5%,配對溫差誤差應小于0.3℃ 。考慮到現場的實際條件,取運行核查誤差為標準規定限值得1.5倍.即流量變化率運行核查誤差為±5%×1.5=±8%,溫差運行核查誤差為±0.3×1.5=±0. 5℃。
第三種流量溫度法分配裝置依據的分配模型成一的前提是用戶流量固定不變,因此該分配裝置要求用戶流量變化率取為±8%。溫差運行核查誤差為±0.3×1.5≈±0. 5℃。這種分配裝粉分配模型成立的條件是相同面積的用戶在相同的室溫下、同一分配周期內,分配的熱量相同。因此需要對戶間熱分配誤差進行核查。
4. 3調節控制系統
4. 3. 1--4. 3. 3調節控制裝置按照相關技術文件要求進行正確安裝及調試后其工作條件基本確定,一般除供熱系統水力平衡外.其余工作條件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而供熱系統由于建筑物的變化、系統維修等原因每年均需要在供熱開始時進行水力平衡。因此本規程規定,投人運行后除供熱系統的水力平衡外不再進行工作條件核查。
5管理和維護
5.1 一般規定
5.1.1供熱計量收費是以供熱計量數據為基礎的。只有保證供熱計量系統正常工作,性能處于良好狀態,才能保證供熱計量數據的準確可靠。供熱計量系統的完好與供熱計量系統的維護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只有經常監控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狀態,迅速而準確地確定和排除各類故障,才能保證供熱計一量系統的正常運行。供熱計量系統的運行核查是保障供熱計量數據準確、可靠的基礎,只有經常進行供熱計量系統的運行核查,才能防止供熱計量系統帶病工作,避免不可靠的數據參與熱量分配計算。供熱計量系統檔案是供熱計量系統使用、維護及供熱計量收費過程中形成的主要歷史記錄,是提高供熱計量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是維護供熱計量歷史真實面貌的一項主要工作。建立供熱計量系統管理制度和維護制度、供熱計量系統運行核查制度、供熱計量系統檔案管理制度是供熱計量收費的需要。
5. 1. 2、5. 1. 3供熱計量運行管理的部門,管理著眾多的供熱計量用戶,需要對眾多的供熱計量裝置及海量的供熱計量數據進行管理。建立供熱計量管理平臺,有利于提高供熱計量的管理水平,實現對供熱計量裝置、供熱計量數據的高效管理。
供熱計量系統維護管理是一項技術要求高、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專門的隊伍或設置專門的人員來負責。借鑒國外的經驗,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置專業服務公司來負責此項工作。
5. 2檔案管理
5.2.1--5.2.4 完備的供熱計量系統的設備檔案和供熱計量系統的技術文件,是供熱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數量上要保證供熱計量系統的設備檔案和技術資料齊全,不致殘缺短少;從安全上要保證供熱計量系統的設備檔案和技術資料完好,避免遭受損壞,防止任意篡改或修正。本規程根據供熱計量的特點及企業的實踐經驗,對供熱計量系統的設備檔案內容和技術資料作了基本規定。
5. 3數據采集及管理
5. 3. 1供熱計量數據可以采取人工采集或自動采集。由于每個供熱單位所負責供熱區域內供熱計量儀表數量較大,供熱計量數據龐大,實現供熱計量數據遠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供熱計量數據采集成本。有條件的單位,應積極采用遠程抄表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目前很多省市已經提出具體要求。考慮到已有的供熱計量裝置有些沒有實現遠程抄表,因此本條提出宜采用。
5.3.2供熱計量數據是熱費收取的依據,也是熱價制定及運行調節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據,因此要保管好供熱計量的基礎數據。現行行業標準《城鎮供熱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 88中要求:供熱計量數據的保存周期不得少于5年。本條根據現行行業標準《城鎮供熱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程》CJJ 88的規定,要求供熱計量原始記錄保存時間應大于5年,有條件的單位,應延長保存時間。供熱計量裝置的檢定證書、運行核查的報告是反映供熱計量裝置狀況的重要文件,在供熱計量裝置更換前應一直保存,由于要求供熱計量數據保存5年,而供熱計量數據質量與供熱計量裝置相關,為了備查,本規程規定與供熱計量裝置有關的文件至少保存到供熱計量表更換后5年。
5.3.3目前供熱計量數據抄取主要有集中抄表、人工用手抄器抄取及人工抄寫幾種形式。供熱計量維護管理的部門應采取措施,保證收集的供熱計量數據真實、正確、完整。供熱計量收費是一項新業務,供熱部門的實踐經驗不多,條參照電力、燃氣等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制定。無論采用何種數據抄取方法,應有人對供熱計量數據的真實性負責。集中抄表系統可實現計算機管理,避免人為干預,應定期對供熱計量奴菇應行完整備份,備份人應對所備份的供熱計量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采用手抄器抄取數據時,可避免人為干預,提高人工抄表質量及效率,應及時將抄表器中的數據導人計算機中,手抄器的抄取人應對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人工抄寫供熱計量數據,要真實可靠,每次抄寫的數據宜由用戶簽字,記錄人應對記錄內容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對于那些空戶率較高或由于客觀原因,用戶無法在供熱計量記錄上簽字的情況,本規程規定在記錄同時,應對現場供熱計量數據進行拍照;為防止對照片的異議,規定照片上應有拍照的具體日期;并宜規定具體時間讓用戶查詢記錄數據,補簽記錄。
隨著供熱計量裝置的大量應用,將不斷出現熱量表不工作,顯示數據不正確;分配裝置損壞、數據丟失、數據不正確等問題。供熱計量裝置發生故障時的熱量計算問題,不同國家解決的
方法不同,本規程是參考丹麥和法國的處理方法進行編制的。
5. 4供熱計量管理人員
5.4.1, 5.4.2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維護、保養、運行核查和管理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要求從事此工作的人員,具有儀表知識、通信系統知識、控制知識、熱工知識和供熱系統知識,需要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本規程根據供熱計量系統的運行維護特點,對供熱計量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提出了基本要求。
5. 5運行維護
5. 5.1 --5. 5. 4實施供熱計量以后,用戶將根據自己的用熱需求,調整室溫。熱源及熱力站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按需供熱,因此需要供熱企業保障供熱設備完好,定期對自動控制系統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性能、溫控閥門的執行器、溫控閥門的動作情況、循環水泵的變流量控制裝置、變頻器、壓力傳感器或壓差變送器等定期維護檢修,使系統調節控制功能有效
熱最貿易結算表是屬于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根據2014年3 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應當配備或者使用與其經營項目相適應的計量器具,
片以計量器具的量值作為結算依據。凡直接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應當由經營者依法申請計量檢定。本條規定供熱計量系統維護竹理部門應制定強檢的熱量結算表的檢定計劃,定期送檢為‘掌握供熱汁量系統的性能狀態,及時發現供熱計址系統存在的隱患,供熱計量運行、維護和管理部門應具備對供熱計量系統進行運行核查的能力。戶用熱量分配裝置目前無專門的檢測機構對其進行檢驗,因此需要供熱計量運行、維護和管理部門配備對戶用熱量分配裝置進行運行核查的設備;并要求定期進行供熱計,.裝置的運行核查工作,定期分析供熱計量數據,評價計量數據的有效性。
5. 5. 5 2014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閑計址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不得擅自改動、拆裝計量器具,不得破壞鉛(簽)封,不得弄虛作假。本條根據第四十五條規定編制。
相關資訊
- 建筑智能化系統、消防系統技術工程師
- 簡析:物流領域的視頻監控技術
- “DNAKE狄耐克”品牌旗下3家公司同時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弱電安防監控管理系統安裝技術
- 指紋傳感器未來五年壓力不小 迎技術與價格混戰
- 住建部:關于印發《綠色建筑后評估技術指南》(辦公和商店建筑版)的通知
- 人工智能技術出海是安防新方向?
-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
- 河南:全省開展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專項執法檢查
- 建筑智能化系統、消防系統技術工程師
- 飛利浦與民宿合作實地體驗智能家居,Hue照明系統新品天貓首發
- 解析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的發展前景
- 基于KNX總線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 防盜搶煙霧系統,修補運鈔車安全漏洞